2003年买了《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的二版和三版。在书中,我看到雷波、黄桂树等人在很多文章中介绍雷永峰的商业历史和经营理念。这些文章对我找到雷永峰很有帮助。
随着我对普洱茶文化的深入研究,我看到了很多关于雷永峰的文献,这些文献修正了很多我们过去得到的关于雷永峰的信息。但更多的是听写和文学的矛盾带来的困惑。比如以前的研讨会和零星发表的各种文章、回忆录说雷永峰在昆明经营富士茶庄;大有庆在昆明经营永兴。但我从文献中整理了一下,昆明并没有福记号茶楼,只有和福记号名字相近的福记号是杨的老板,他的儿子杨玉三解放后还担任昆明茶厂副厂长。陈永兴是一家比较老的茶馆。他们在1930年代分成了三个茶馆,即同庆茶馆(后改名为袁青烟草茶馆)、永兴茶馆和李顺茶馆。他们和雷永峰的关系应该也是批发商和供应商的关系。
2007年,我在北京的电边看到一个叫杨福记的年轻人。我走进她的商店,和她的老板聊了聊。
问:你的奶茶店为什么叫杨福记?我觉得自己像个药店。
a:我们是老字号,解放前在昆明很有名。
问:这是你的姓吗?
不,是这本书里的。
说着,店主找了一本书,指着书上的字给我介绍。你看,这一页和这一页都有介绍。我无语了。这些文章都是关于雷永峰的。我无法明确告诉她,杨福记只是雷永峰后人回忆时的口误,但这个口误被当成了有理有据的正史,登记为店名。
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联系过雷家的后人了。机缘巧合,我遇到了雷波。雷波是雷泼波的女儿,也就是有情的孙女。曾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他有意识地收集了一些长辈的口述资料和雷、高家族的家谱。虽然他并不完全了解茶馆,但我和她的多次交谈解开了我的许多困惑。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