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晒青炒青-绿茶又可分为蒸青晒青炒青和凉青

茶叶晒青炒青-绿茶又可分为蒸青晒青炒青和凉青

作者:春喦绿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4-14 19:18:50 / 阅读数量: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茶叶晒青炒青和绿茶又可分为蒸青晒青炒青和凉青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茶叶晒青炒青以及绿茶又可分为蒸青晒青炒青和凉青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家庭炒茶叶是阴干还是暴晒

家庭炒茶叶时应该选择阴干,而不是暴晒。理由如下:

1.保留茶叶的营养成分。直接暴晒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茶多酚等成分,导致茶叶质量下降。

2.防止过度氧化。暴晒过程中,茶叶不仅吸收阳光中的光能,同时还吸收大量氧气,加速了茶叶的氧化程度,容易导致茶叶发黄、变味。

3.颜色更加均匀。采用阴干的方式可以使茶叶颜色更加均匀,不会有因阳光下的照射造成的色差。

因此,家庭炒茶叶时建议采用阴干的方式,将采摘好的茶叶铺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其逐渐失去水分,直到水分降至一定程度后进行炒制,可以制作出口感好、色泽翠绿的茶叶。

二、茶叶晒青 炒青哪种好

1、茶叶炒青和烘青哪个好?不同的茶叶适合不同的干燥方式。一款茶叶能用什么样的干燥方式,用什么样的干燥方式更好是经过无数次试验得到结果。

2、比如说西湖龙井适合用炒青的方式,黄山毛峰适合烘青的方式。比如炒青茶:凡是用锅炒干的绿茶均称为炒青茶(如龙井、碧螺春、雨花茶等)。

3、烘青茶:凡是用烘笼或烘干机烘干的绿茶均称烘青茶(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高桥银峰等)。等等……

三、单枞炒茶制作流程

一般选在晴下午采摘,做到眼紧,手快,轻采,轻放,采一个放一个,避免茶青紧压。

晒青即日光萎凋。晒青时间最好在有阳光的下午3.5-5时。鲜叶薄置,不宜重迭。一般而论,若气温在22℃~28℃,晒15~20分钟;20℃~25℃,晒20~30分钟;28℃~33℃时,晒10分钟左右。具体操作时,应依品种、气候、鲜叶含水量等不同情况,确定晒青时间的长短。通过晒青,使“茶叶晒贴筛”,鲜叶水分消失10%~15%,便算适度。

茶叶晒青炒青-绿茶又可分为蒸青晒青炒青和凉青

晒青作用:蒸发叶子的部分水分,为促使叶内部产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成品茶的色、香、味。

凉青又称“复式萎凋”。是指将晒青后的茶叶,移置阴凉处的凉青架凉青。凉青属静置阶段,一般1~2小时为宜。

凉青的作用:凉青实际上是短时间内的自然萎凋,让叶内的各种生化变化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均匀而缓慢地进行,继续增加水解产物,进一步强化叶细胞膜的透性,提高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发展香气。

碰青也称“做青”,俗称“浪茶”,是形成乌龙茶色、香、味的关键,也是半发酵和半萎凋(即轻发酵和轻萎凋)的综合过程。

碰青的空气适宜温度一般为18℃~20℃,适宜的相对湿度一般为75%。

碰青时间大约从晚上6:00~7:00开始,直到第二天天亮,历时需10~12小时;约隔2小时碰一次,全过程需碰青5~6次;每次适度碰青约2分钟。

碰青包括碰青、摇青与静置反复交替的过程。这个过程慢不宜快,谨防发酵不足或发酵过度。若叶片出现“叶缘二分红,叶腹八分绿”(俗称红边绿腹),叶脉透明,叶形呈当汤匙状,香气久存,这便是碰青适度的标准。

碰青的作用:使茎脉及叶片组织中的各种有效物质成分得以充分利用和发挥。是凤凰单枞茶初制中最复杂、细致之工序

炒青也称“杀青”。碰青结束,堆放一小时后才能进行炒青。其方法是将青叶投入锅内,先扬炒,后闷炒,均匀炒;锅温控制在150℃~200℃之间。炒青要坚持炒熟,以柔软有粘手感手握成团、青臭味转为清香味为适度标准。

炒青的作用: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终止发酵作用,因定发酵成果;与此同时,使青叶水分汽化蒸发(减重率一般为20%~30%),叶质转柔,便于揉捻。炒青工序实质便是凤凰单枞茶内质基本定型的过程。

从轻揉到重揉,再轻揉,中间解块2~3次。要揉得均匀,使条索紧结,叶细胞破碎在40%~50%之间为适度标准。

揉捻的作用:揉捻是在炒青时破坏了局部叶细胞组织及酶的活性之基础上,又一次对叶细胞组织的更大破坏过程,从而促成叶细胞内含物进一步渗出混合,并粘附于叶表,使茶叶色泽油润,外形美观,味香耐泡。揉捻后要及时摊开,及时烘干。

解块:将茶条分散,使之不成团结块,便于茶条散去热量,散走水份停止发酵。

烘焙俗称“焙茶”,用炭炉烘干。烘干应坚持“悠火薄焙”,并经两次以上的分次烘焙。烘焙时温度要适宜;操作时手法要轻巧。一般而言,初焙约40分钟,七成干即可,然后取出松之。30分钟后第二次入焙,20分钟后熄火,停止鼓风,就焙笼中搁置到完全干后取出,即为成茶。

烘焙的作用:烘焙过程的物质变化,以热催化作用为主导,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发挥与利用,提高成茶的色、香、味水平,并且有利贮藏。

八、茶农们将初制(俗称毛茶)精细地拣掉枝梗、剔去赤叶,使茶叶纯净,再复焙,使茶索更加整洁紧实,美观,而且高度发挥茶叶的香气和固定品质。

四、茶青和炒青的区别

说茶时经常会提到“茶青、杀青、炒青、做青……”这些名词,各种“青”的含义。

1、茶青:又叫茶菁,茶鲜叶等,就是茶树鲜叶。无论是手工采摘的单芽或是一芽一叶等细嫩的原料,还是开面叶或对夹叶等成熟的原料,这些用来制作茶叶的原料统称——茶青。

2、炒青:杀青和干燥的统一。到了明代,人们发现,茶若被炒一下,茶叶中的青气基本就没了,而且有一种熟香,闻起来很舒服,容易被大众接受,这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西湖龙井茶,鲜叶入锅,一炒到干,香高味醇,惊艳世人。

3、杀青:茶叶制作的专业术语。杀青说的通俗点就类似于家里炒青菜,道理差不多,散失掉水分,散失掉绝大部分青草气,保留一部分就成了茶的清香,高温钝化酶的活性,阻止茶中的酶促氧化,这一做法在绿茶、乌龙茶、黄茶、普洱茶中都要利用。

4、烘青:干燥的方式之一。鲜叶杀青之后,直接炭火、电烘箱等烘干,此种纯粹的烘青绿茶,一般是做茉莉花茶的茶坯的,当然也有非常顶级的名优绿茶的做法是烘青的,如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茶,都是典型代表。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名优绿茶,为了保证不做坏,提高香气,一般采取半炒半烘的方法。5、做青:乌龙茶的核心工艺——做青,也叫拌青、碰青。这个工序是非常耗时和需要经验的,摇青、晾青和等青结合在一起,促进香气等内含物质的转化,细胞的破碎,水分的散失等等,由于做青等轻重不同,就形成了发酵程度不一的乌龙茶,如做青最轻的包种茶,其次清香型的铁观音,再深一点的武夷岩茶,更甚一点的东方美人等等

6、蒸青:杀青的方式之一。茶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尽管直接采来晒干确实简单,但是人们在长期喝茶的过程中,就发现其苦涩味难以忍受,或许是机缘巧合,人们偶然发现将茶鲜叶上锅蒸一下,再晒干,口味有了明显的改善,所以这项技术就被传承至今。从唐代的制茶采用,宋代一直沿用,直至今天,一般茶名里有“玉露”字样的茶,都是蒸青绿茶无疑。

7、晒青:干燥的方式之一。茶鲜叶杀青完成之后,会被摊放到太阳下面,进行晒干处理,称之晒青,所以有茶友说喝茶能感受到阳光的味道。此种方法应该是茶叶最早开始利用的,鲜叶采摘下来后,为了方便保存,茶农就利用阳光,晒干封存,此种做法在普洱茶中沿用下来,不过拿晒干和烘干的茶叶一对照,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另外实际上,白茶、红茶的阳光萎凋,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晒青的范畴。

五、云南大叶晒青毛茶的喝法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冲泡用具没有普洱茶生茶要求高,一般可选用大口壶、盖碗,容量在200毫升至230毫升左右,否则由于条索太长不好投茶,也可使用飘逸杯。如果想象绿茶一样喝,可用玻璃杯,不过除了对于极少数用芽或者一芽一叶鲜叶制作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外,对欣赏茶在水中的变化姿态价值不大。

品茗杯则要求没那么高,可根据各人爱好选择。

其它如公道杯、滤网等,可选用玻璃的,好处是观察汤色方便、嗅香效果较好。

普洱茶生茶投茶量一般6至9克较为合适。如果直接用玻璃杯象绿茶一样冲泡,投茶量以5克左右较好。

投茶量可以根据品饮者的爱好和习惯,各种生茶的特点,比如茶自身的风格特点、年份、原料的老嫩程度等适当增减,以冲泡出香气较好、滋味较好、浓淡适中,无明显苦涩味的茶汤为宜。

由于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是散茶,属于不发酵茶,原料为较为成熟的芽叶,投茶量相对较多,因此水温为90至93度左右为宜。

如果原料等级较高,嫩度较好,如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可选择水温86度至90度左右。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新茶,一般青杂气相对突出,如果在冲泡前醒一下滋味更佳,如用壶冲泡,先将烧沸的开水倒入空壶中片刻,将水倒掉,将称量好的茶叶投入空壶中,盖上盖子片刻后打开,将热气散发,一部分青杂气也会随热气散发,再盖上盖子用开水浇壶,拿起壶缓慢、反复上下左右颠茶,再打开盖子让热气散发,作用是提香、消杂。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一般是先洗(醒)茶,用热水浸泡5秒左右倒掉,如用壶冲泡,浸泡时可盖上盖子,也可不盖。第一泡时间可较长,如20秒左右,中间的略短,如5至10秒左右即可,一般10泡以后时间再加长到15秒至30秒左右,浸泡时同样最好盖上盖子,防止香气过多挥发。

六、云南晒青和生普的区别

1、晒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工艺,绿茶加工分晒青,蒸青,炒青,和烘青四大类。他们有个特点是用工艺阻断了茶叶的再发酵。使绿茶具备了发酵℃等于或接近于0的特点。

2、普洱茶的晒青毛茶用了晒青工艺但是它没阻止茶叶的再发酵。很好的保留了茶的活性。而且晒青毛茶只是普洱茶的原料加工工艺。不代表是普洱茶。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