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志记载,四保贡茶在安化前乡的仙溪,龙溪,大桥,九渡水。为了加强对贡茶山的管理,更为了新采制作的“安化芽尖”能快速运到京城,明朝政府还把唐朝、宋朝修的益阳县城至安化县城梅城的官道--宝安益大道,进行了改造加宽。在官道穿越现桃江县浮邱山的穿天坳,将那儿原来的私人客栈,改成了官方驿站,养了传递官方文件和跑运贡茶的马匹。桃花驿,明代始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县江闿重建,在今桃江县城关。明制岁编马80匹,清初定马63匹,册设长养排夫100名。因此,安化至益阳和长沙的茶马古道,借贡茶的大势,兴盛了三百年。因为来往的人多,穿天坳驿站还有很气派的茶亭,有人为茶亭题写对联:“穿破名利关头,想只因身家富贵,过此尽属康庄道;坳上清闲地位,看不了江山风月,少坐都为畅快人。”
进入清代后,安化绿茶不再是贡茶,大宗的民用商茶,不需快递,诗人李郢《茶山贡焙歌》中“驿骑鞭声天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的情景不再。商茶多为黑茶,首选走水路船运。那条官道的维护与利用,就辉煌不再了。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