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茶与文人的生活介绍
古往今来,并非所有的文人都爱喝酒,不少人滴酒不沾,但照样文思泉涌,佳作迭出,但自从有茶以来,却鲜有文人不喝茶,绍兴的文人也不例外。这里所指的文人既包括那些笃实好学,却一贫如洗的寒士,也包括那些已谋取功名,捞得一官半职的宠儿;既包括那些乐于吟诗作赋并参禅悟道的宿儒,又包括那些荣登金榜而成龙成凤的显要。尽管各人的地位相差悬殊,志趣也有所不同,但对茶却有共同的爱好 ,就社会生活而言,茶文化几乎深入到文人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不论是宫廷生活、宗教仪轨、文化交流、健康养生还是招待客人,都有可以看出茶文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茶的作用是古往今来任何饮料所无法比拟的。
就精神生活而言,自唐以来,茶道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特别热衷的文化活动形式,因而留下了闪烁着古文化光芒,飘洒着茶香的诗文画卷,积淀了隽永的茶道佳话,构成了古代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有文化修养的高僧来说,茶境与禅境有着相同的氛围,许多僧人可以看破红尘却看不破生死,既希望成佛,又希望延年益寿,他们选择茶不仅为了坐禅入定,还为了不肯轻易放弃人世间的享受,这便是茶佛一味的道理。
道家修真养性的精神追求也可以通过饮茶得到一不定程度的满足,《神异记》记载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道士指点,获大茗一事就是明证。
对信奉儒家学说的文人墨客来说,饮茶更有着数不清的好处:
首先,茶可以养廉励志。早在晋代,茶便被视为养廉佳品,《晋中兴书》载:
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上虞人)常欲诣纳。纳兄子亻叔,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数十馔。安既至,所高惟茶果而已。亻叔遂陈盛馔,珍馐毕具。安既去,纳杖亻叔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里录入此文,意在说明茶性俭,俭则养廉,陆纳称以茶待客为素业,素业即清素之业,守住了素业,便可做真人,直入修身养性的理想境界。
其次,茶还可以使许多失意文人返朴归真,不为物欲所诱,甘于清贫,求得自我平静。陆游晚年家境贫困,晨食一箪,甚至终日断炊,虽枯肠频搅,仍甘于寂寞。以诗文自珍,茶果自娱,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正是这种自奉淡泊的情怀,使他在动荡坎坷的生活中,依然度过了85个春秋。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