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陆羽七碗茶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申时七碗茶流程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七碗茶的来历
走进新时代,饮茶更讲究。按照现代人茶生活不断演变,“七碗茶”又称为“申时茶会”,传承着一种由来已久的品茶生活方式。它源于唐朝,说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之孙卢仝,偶得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便邀请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兴起遂作“七碗茶歌”。卢仝茶歌所表达的饮茶感受,不仅是饮茶娱乐,而是将茶的药理、药效溶入其中,醒神益体,净化灵魂,激发文思,凝聚万象,制造了一个妙不可言的氛围境界。
二、茶叶各个阶段的叫法
1、荼(t):陆羽《茶经》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
2、茗(mng):唐代后许多诗文中指茶。唐朝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唐朝诗人皎然《陪卢判官水堂夜宴》中写道:“爱君高野意,烹茗钓沦涟。”
3、清友: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有“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等句,唐代姚合品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竹里品茶并陶醉于美好的大自然之中,古人视此为雅事。
4、不夜侯:茶的雅号,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因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胡峤《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5、清风使:据《清异录》载,五代十国时,有人即称茶为清风使,卢仝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
三、茶叶雅称有哪些
1、“荼”最早见于《诗经邺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学者推考说法不一。
2、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荼,苦茶也。”
3、陆羽《茶经》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
四、七碗茶诗作者
1、《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
2、河南沁园景区有五十五眼泉。西湖的桃花岛,四面环水,百竹拥翠,岛下有一泉眼,从入岛的拱桥边喷出,翻涌数尺之高,落入泉组河。其水质清澈甘甜,旧时人称桃花泉。
3、中唐时的沁园已变成河东、河南、河内的官僚宦族和文人墨客的休闲场所和宴游文化中心。
4、家住河内济源思礼村的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却十分贫寒。他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厌恶官场的孽政弊息,不入科考,隐居山野,刻苦攻读。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拒绝仕途,以清贫耿介闻名。朝廷闻知卢仝的才学,曾两次征他为谏议大夫(官位五品),但他憎恶朝廷宦官专权,卑视官场龌龊,都未应命而谢绝。正如他《冬日》诗中所曰“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候。”(《全唐诗》卷588〈卢仝诗集〉)。韩愈尤以喜爱卢仝的才学和狷介高洁的节操,在任河南令时对卢仝时有接济。因此,卢仝一生与韩愈、张籍、孟郊、贾岛混在一起,成为唐代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继而成为中国的“茶仙”。
5、沁园的所在地博爱县许良镇与沁阳市的山王庄镇至济源市的五龙口镇和九里沟,全长三十多公里,是南太行脚下最美、最有故事的风景带。不满时世,却又放骇自我的卢仝常邀好友,在这一带观景饮游。因此,九里沟的卢仝茶台遗存尚在,沁园里的“韩茶”、“卢泉”和“七碗茶歌”的故事流传至今。
6、唐元和四年,家住河内孟州的河南令韩愈与河内济源的卢仝一起逍遥河内的沁园。两人与艺妓坐饮,歌舞一阵,便唤侍女上茶。而唐时的河内人,只喝当地的菊花茶和冬凌茶。卢仝虽也是河内人,毕竟为“茶仙”,龙井、毛尖无所不用,所以菊花茶虽然淳和甘甜,却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为不快。韩愈是来这里移竹的常客,对竹林植物甚是了解,就带卢仝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建议将其泡茶试饮。结果竹串子未经泡制,泡出的茶苦涩有余,清香不足,卢仝很是苦恼。片刻之后,卢仝突然提议出去看泉,韩愈不解其意,跟在后边。只见卢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结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的鼓胀,逗韩愈捧腹大笑。稍后,卢仝让侍女将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让韩俞酌饮。韩愈品后,顿解其意,不尽乐道:“甘苦相济,清雅漫延,别有滋味,好茶、好茶!”原来,竹串子的药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热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矿物成份的药化反应,竹串子茶变得柔绵、清心,益脾、养神,的确为上佳饮品。
7、以后的日子,韩、卢二人常邀张籍、孟郊、贾岛等朋友多次来桃花泉煮饮,歌赋词呤,留下了很多佳话和诗篇。
8、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时,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产生。卢仝的茶歌所表达的饮茶感受,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将“竹串子茶”的药理、药效溶入其中,醒神益体,净化灵魂,激发文思,凝聚万象,制造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境界。
9、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10、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11、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12、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13、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14、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15、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16、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17、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18、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19、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20、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21、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22、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23、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24、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25、《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26、卢仝(音tng〈形〉)(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唐代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
27、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28、至今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
五、文征明茶歌全文
1、柳眼偷看梅花飞,百花头上东风吹。
2、壑源春到不知时,霹雳一声惊晓枝。
3、枝头未敢展鎗旗,吐玉缀金先献奇。
4、雀舌含春不解语,只有晓露晨烟知。
5、带露和烟摘归去,蒸来细捣几千杵。
6、捏作月团三百片,火候调匀文与武。
7、碾边飞絮捲玉尘,磨下落珠散金缕。
8、首山黄铜铸小铛,活火新泉自烹煮。
9、蟹眼已没鱼眼浮,垚垚松声送风雨。
10、定州红玉琢花甆,瑞雪满瓯浮白乳。
11、绿云入口生香风,满口兰芷香无穷。
12、两腋飕飕毛竅通,洗尽枯肠万事空。
13、君不见孟谏议,送茶惊起卢仝睡。
14、又不见白居易,馈茶唤醒禹锡醉。
15、文天范公对茶笑,纱帽龙头煎石铫。
16、素虚见雨如丹砂,点作满盏菖蒲花。
17、东坡深得煎水法,酒阑往往觅一呷。
18、赵州梦里见南泉,爱结焚香瀹茗缘。
19、吾侪烹茶有滋味,华池神水先调试。
20、丹田一亩自栽培,金翁姹女採归来。
21、天炉地鼎依时节,炼作黄芽烹白雪。
22、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23、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大益陆羽茶解析:探索茶叶文化内涵与选购诀窍
2025-06-08 08:39:23紫砂茶因茶而异什么意思,陆羽在茶经中倡导的茶道精神是什么
2025-06-02 23:16:38苦茶子歌词(苦茶歌词表达什么)
2025-07-10 00:21:20陆羽茶叶交易规则(了解陆羽茶叶交易的规矩和流程)
2025-07-22 01:18:35《七碗茶》:卢仝笔下的茶香意境与精神寄托
2025-07-28 02:40:38